2023/08/08
读研要看你去哪个课题组,老板是什么档次,有什么title。档次差不多才好比。
985大学一个课题组人比较多,一个大老板一年可以招很多学生。有的组一个大组200人,规模之大可想而知,这种情况下你毕业了老板都不一定认识你。10个学生9个当炮灰1个成才也属正常。更别说还有带小老板的。抢一作都能抢死了。
中科院因为受教育部打压,研究生名额较少,一个课题组一年最多一个学生,有的课题组一年还招不到。比较精耕细作,不会轻易浪费任何一个学生,换句话说,会给每个人C位出道的机会。科研人员(特指拿到博士学位的)和研究生比例差不多1:1。课题组上技术会更成熟一点。中科院老板课题组内独裁制,小老板钱都归老板出,老板决定续不续聘,想开掉不续聘就得走,中科院所里内部管不着。课题组长管科研人员管的跟狗似的。组内虽然会有隐性的论资排辈,但管理上更加扁平化,研究生一般来说不用看科研人员脸色。
中科院总体来说,学生的训练强度会更大点,更倾向于培养一个独立自主、全能型的人才。
钱给的更多。据我所知,一般985大学,以及很好的985大学(包括清北)里面一般的课题组都达不到中科院顶级院所普遍课题组的档次。学生工资怎么样调整中科院课题组长权限很小,而大学课题组长权限比较大(我有听说过大学某个本行顶级课题组老板临时觉得这个月产出不行,直接通知该月不发工资的)。
有两种情况是适合去大学的:1)你只是想要个学位出来找工作。这个大学确实优势很明显。2)你能够有能力忽悠老板,剥削一大批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的劳动力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这个大学优势也很明显。因为人多力量大。
贴一手计算所今年的保研夏令营名单,生源应该仅次于清北,比华五好一些。就京沪的所来说都是顶级985的水准,分数还不算很高,性价比可以了。
看了一下前面的回答。。说一点就业方面的吧。
有的作者写了,中科院所就业差,业界认同不高,而在其他回答里面会出现相反的答案。。
大家说的都没错,都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了解作出的回答。问题的关键在于,中科院的研究所有一百多所。
其地理位置分布广泛,学科设置也较为宽泛。在谈中科院研究所就业的问题上最好特别指某个所,或者某一类所。所与所的差距是特别大的(物理所,计算机所,自动化所等超强的所,也有某某边疆,大山深处不为外界所知的所)。。就连同一个所里面不同组间的就业差距都可能特别大。
另外,社会对中科院所的刻板印象的确是搞科研,不过很多所在自家领域内的业界还是有知名度的。由于所里地方很小,不可能有校招这种东西,不过像上海长宁那一堆的所,校招可以去上科大嘛。。
中科院的所差不多可以类比一下教育部的大学?教育部有清北这样的也有公办二本不是嘛。你总不能提问“教育部大学就业如何”这样的问题吧。
生源问题,这个问题对不同所来讲可以说差距也是比较大。。说一下我所在的上海某所。19年保研推免的学生当中除了南方科技大学,上海科技大学这两所学校外双非学校只有两位。
就考研生源来讲,大部分也是985211。这只代表我们所其他所的情况不清楚。
中科院的平台足够好,够让绝大数人发展。
讲一讲我在中科院某个所读研的日常吧
在大学的时候整个人比较糊涂,读研的时候就没有谨慎选择导师。研究所在北方,学科是行星空间物理。组里有一个研究院A,副研究员B,副研究员C。
科学院研究生的第一年还是比较快乐的,那是2015年秋季到2016年夏季。大概跟本科生活差不多,就是在雁栖湖,没什么科研任务,大家一起上上课。那时候比较有成就感的事情,就是推算各种等离子体方面的公式,一学期用掉了七本草稿纸,最后考试拿到了94分。
但是2016年秋季进入研究所之后,就觉得事情不太对。怎么说呢,坐在办公室里,大家各忙各的,谁也不说话。要讨论问题的时候呢,也没什么可以讨论的,因为每个人做的方向和内容都不同。想要组会上讨论的话,一学期开组会也就四五次吧。两个小时的组会有一个半小时讲上面发下来的各种文件、政策。剩下半小时象征性问一下学生们都在做什么。这是大组会的情况啦
有时候也会开小组会,也会对学生的科研有一些指导,但是,这些指导都是什么呢……下面据一些例子,尽量按照时间顺序来写。我自己不做评价,大家看了自有判断:
1,第一次看过文献之后的“讨论”:
我:这个卫星是这样的,嫦娥卫星的离子探测器就两个扇面。
副研B:卫星是那个样子的,嫦娥卫星的离子探测器是全向的。
我(指着文献):老师你看,他就是这样的。(原谅我那时候不懂人情世故)
研究员A:对,它就是只有两个扇面。
我跟副研究员B此后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神奇的互动当中。他对专业知识一窍不通,我渐渐发现了这一点。他也知道自己不懂,但是却要一直维持自己是一个导师的身份
所以这一次,以及之后的很多次,才会非常难以说服
戳破这一层,会令他恼羞成怒,而后来我尝到了苦果
然而我面临非常可怕的处境。我不照着他说的做,就会如现实时间线那样,被为难;照着他说的做,我的硕士论文将会如同一个民科的作品一样,甚至不符合科学的基本逻辑,我还是不可能毕业。
我也没有多清高,但是毕竟是读了十多年书的人,很多东西就想雕刻一样,烙印在脑子里。一件事情,我觉得不合理的时候,我就是说不出来。
每天应付各种小学水平的抬杠而不能戳穿,也让我非常心累。把宝贵精力都用于应付抬杠,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好的产出
2,第一次在听会议讲座(其实我当时是震惊的,我的导师,副研究员B,他完全分不清楚“波粒二象性”和“波粒相互作用”)
解释一下,波粒相互作用是电磁波会对等离子体产生共振的效应
从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研究室里气氛很不好了,很有问题。
3,第二次看文献之后在组会上讲解,那篇文献是1970s的,太老了,所以我被研究员A骂了。然而,那篇文献是我导师(副研究员B)给我留的作业啊……
4,这时候得我还是很傻很天真,跟副研究员B说,咱们实验室气氛不太好啊,感觉大家动力不太足。副研究员B回答:我也注意到了,但是咱们同学都是成年人了,这些问题应该锻炼着自己解决。
5,我开始琢磨着离开。就找到之前本科时候的老师D,问他,我能不能考博离开。
老师D:你应该跟研究员A读博
我:现在实验室里气氛挺不好的,我想换个平台、
老师D:好好做就行了,跟能人混,你们实验室也有能人,别抱怨。
这件事情,大概一年后吧,被一个师弟知道了,这个师弟几乎是指着我鼻子大骂脏话的。
6,这时候搜了一下副研究员B和C,在google scholar上面没有搜到他们的文章。研究员A的上一篇文章也是2014年了。(我后来也很自责和后悔,选导师之前都不看看publication么?)
7,画大饼:2020欧洲有一颗新的火星探测器要上天了,有新的数据,文章井喷。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
8,我们空间物理有一个仪器叫做静电分析器。有一次组会的时候,我发现,导师似乎把静电分析器和质谱仪搞混了。只能说,我已经习惯了。
9,编程序做一些等离子体的模拟计算,程序出了点bug。(其实并不是程序bug,其实是我之前在考虑物理原理的时候没想清楚,犯了一个低级错误,但是为了让我的导师能听懂,我就把这个问题解释成了程序bug)(是的,此时我已经对我导师的理解力不抱希望了,但是下面这段对话说明,我还是高估了他)
10,那段时间一直在纠结SEL和SSE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化问题,我在网上查了很多,也没查到完全可靠的换算模型。
但是我一直在跟副研究员B和C说,我们的工作还是先看物理原理吧,坐标系的问题,我们先按照坐标系的定义来做转化吧,以后做模拟的时候再找详细的模型。
我一度无奈,直接邮件联系了几个参考文献的作者。作者说:他就是按照坐标系的定义来做坐标转化的。
但是再一次(上一次见第1条),就算我把文献拍到两位老师脸上,两位老师还是能一口咬定我做的东西不符合物理定义“你很聪明,你的野路子很多,但是你应该静下心来做科研……”
这个问题直接把我的科研进度卡了两个多月。最后的解决办法,是用卫星数据上已知的坐标系,做了一些线性代数方面的处理,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的。
11,至于代码、数据、参考文献等等,你是个985毕业的学生,你从网上应该能找到。这都找不到,你真够懒的。
12,后来算是搞清楚了这些离子的运动,要做个模拟吧,模拟离子在月面磁异常附近的运动。我之前看到的文献,都是直接用一个双极磁场做模拟,也有一些厉害的,要用五个。而我的导师呢,直接让我在183级球谐级数组成的磁场里做模拟,一时搞得我不明觉厉,我们实验室是有什么特别厉害的模拟技术吗?
13,一个学期又两个月过去了,我找到导师(副研究员B):都这么久了,我总要有个课题可以做吧?
导师: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
14,副研究员B给我改论文:教空间物理的老师不知道德拜半径是用电子温度来算(等离子体物理教材,第一页第一个公式)
15,找到我本科时候的老师D,跟他说我不听指导,做起学术来闭门造车
16,去外面参加学术会议。汇报刚刚结束
我:咋办啊,我觉得我的工作好low
副研究员B:你才知道你的工作很差劲么?
我:那我咋办呢?
副研究员B:你不把草拨开,怎么找得到草莓呢?
我真的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,老师对我讲,做科研要严谨,要求真务实,要有耐心,要静下心来。总之后面讲了很多科研的精神
那天晚飯時候,見到了2015年秋季給我改《等離子體物理》卷子的那位助教學長。助教學長非常非常熱情。十幾個人圍坐的圓桌,他說“XXX,你當時那張卷子是答得真的太好了!我改了那麽多年的卷子,那是我改得最嚴格的一次,你還是答得特別好!“我竟然語塞,不知道怎麽回答。大概是真的因爲,我現在科研做成了這個樣子,我真的不想這樣。
那天回到房間,心情很不好。我也想發文章,我也經常做工作做到深夜甚至凌晨。但是如果我的精力都用來處理上面的事情……原諒我,我沒那麽堅强,我也撐不住。
17,我考了托福和GRE,TOEFL104,GRE162,這是那兩年裏我位數不多的喜事了。
副研究员C来找我谈话
(1)“你去了国外,就算毕业,也是回我们组。”
(2)科研是高尚的,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,不要羡慕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待遇高。
你现在在科研生涯中确实是遇到了一点困难,但是你一定必须要坚持下去。
你这一转行啊,你过去那么多年学的东西,在空间物理学科里积累的人脉,不就全都作废了吗?
(3)下面贴一段对话。副研究员C:你跟你导师(副研究员B)的矛盾啊,我看还是你的问题更大
我:就算是我脾气很差,他也太……
副研究员C:好了,你都说了你脾气很差了
我:就算我脾气很差,他犯的学术错误也太多了吧?
副研究员C:谁不犯错误呢?
我:他就这水平还当导师?
副研究员C:水平有限
(4)咱们有什么矛盾,尽量小范围解决吧,别往外传,不好(堂下何人?为何状告本官?)
(5)不要到处跟人说一些有的没的,别人听到会怎么看你呢?只会觉得你人品差
我:很多那些事情我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,但是确实不是我说的啊?(我没撒谎,确实不是我说的)
副研究员C:那你为什么不好好维护导师!
(所以,你们做的事情,你们也知道它不可告人,对吗?)
18,某天我被师弟骂了个狗血喷头
(1)人要懂得感恩,老师和同学们,给了你这么多指导和建议,你要知恩图报。
(2)总是想着去别的实验室,别的实验室气氛就很好吗?
(3)老师已经对你很好了,你既然不想听他的指导,有本事你牛逼,自己发文章啊?
(4)实验室里氛围再怎么不好,你是个成年人,所有问题应该自己解决
(5)如果你每天在实验室里从早8点待到晚12点,大概就没人再说你了
(6)你太以自我为中心了,老师说什么你都应该照办。老师已经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你了。
(7)不要不听指挥,有本事你就跟外面那些大神一样,不需要导师,不需要实验室,自己动手发文章
(8)请你严肃认真地做科研
19,到这个时候,我算是彻底得罪导师了。临毕业了。每次交论文都被骂的狗血淋头,其实他的学术水平就那样了,也织不出来什么错误,就是一直说我的论文没有亮点,没有创新性。
让我别急着毕业了。说我之前一直太浮躁,这个时候应该静下心来,专注地做科研
后来,电话打给了我父母“老师是一作,学生是二作,也不影响毕业”
20,收了我一套兰蔻的化妆品,四千多不到五千的样子
21,我毕业前交论文,又一次当着全实验室的面,骂了我半个多小时
(1)我论文写的很烂,想发表必须打通很多关系,到处贿赂之类的。
(2)论文能不挂他的名就别挂他的名,对他的学术生涯来说是个污点
22,毕业答辩的时候,评审老师是研究员Z(是副研究员B的导师,但是不在我们实验室的编制内)评审完学生G(没有得罪导师)的论文说:“硕士生的论文不需要太有亮点,只要没有硬伤就行了,工作做成你这样实属难得”
研究员Z评审了我的论文之后说:不对,你还有什么什么没有讲到,这是相关课题的重要一部分
(其实我知道我自己的课题哪里有硬伤,可惜他们的学术水平看不出来)
过后副研究员C找到我:
(1)你这个工作还有很多漏洞,你这次答辩能通过,多亏了你导师帮你说了很多好话
(2)一日为师终身为父
(3)我应该学习老师们的严谨治学,感谢老师们认真负责
(4)我应该坚持科研,坚持科研的精神
23,至于其他学生的情况,有读了八年博士最后转硕的,有硕士研二接近暑假还开不出题的,有博四暑假还一篇文章发不出来的。
不论是不是顺利毕业,实验室里的学生极少有继续从事科研的。没有回去探望的
24,毕业后两个月。好心好意地提醒我,不要因为文章署名不规范被取消了学位
关于写这篇文章的原因
毕业后一年,我就拉黑了以上的三位abc导师。但是呢,又过了很久,有人跟我说,希望我跟这三位导师和解,回去答谢一下师恩。我也不知道我该怎么答谢,就在知乎上问问大家吧,以上这种情况,我应该怎么答谢呀?
这位老师告诉我,做人要包容,不要小肚鸡肠。老师说你是为你好,是对你认真负责。说你两句就受不了,太矫情了
如果你现在在工作单位,在职场上的领导看到这篇文章,就会觉得你很矫情,很不好伺候,不会提拔你
我问他,波粒相互作用和相对论有什么关系?为什么研究波粒相互作用要研究相对论,他说,有些粒子大概被加速到接近光速,就会有相对论效应了。
是的呢,导师有恩于我,给了我很多的建议,很多的指导,毕竟他教会了我,这么摘草莓
这样的恩情,值得我用一辈子铭记
中科院研究所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,包括研究水平、经费多寡,工作强度等各方面情况,甚至同一研究所内,组之间的差别也不小。虽然大家都是中科院下属的研究所,学生名义上都是学籍国科大的学生,但还是不能一概而论。非要讲共性的话,我能想到的有以下两点:
相比大学,更像工作。毕竟所里没有本科生,各项校园活动就很少了;第一年代培结束后,也不大需要上课了。所以,在中科院的研究所念研究生,特别是像在工作,当然工作时长上组和组还是不大一样的。包括同学之间、师兄弟姐妹之间、和导师之间,都更有一些合作的感觉。
相对没那么欢迎硕士研究生。我接触过的研究组里,招的比较多的是硕博连读或者直博的学生。五到六年的工作时间,可以较为系统性地完成某项工作。一般不大喜欢招硕士研究生,毕竟工作时间太短了,第一年要去代培,第三年要写毕业论文、实习、找工作;能好好工作的时间就一年,刚教会你,就要走了。招的不多,对如何培养硕士,可能也就不太熟悉。不过,我说过所和所之间的差别很大,我接触过的研究所也有限,我也认识所里硕士毕业的学生,还是不能一概而论。
再讲讲自己对于毕业生出路的理解。
一样的,还是不能一概而论。用人单位也不傻,知道所和所之间的差别很大,不可能一致对待的,哪怕上海落户打分,不同的所都不一样。
大概来讲,知名的几个所,在学术圈内、在行业相关的企业那里,牌子还是很硬的,找出路时还是很好用的。但如果是专业性相对没那么强的用人单位或者岗位,国科大作为整体的牌子,可能没有其他知名高校好用。
至于考选调生什么的,因为个人不感兴趣,没有特别关心过。以前看到过有落到所里的通知。但学校整体层面,毕竟学生在地理上差别很大,不知道有多少单位愿意来国科大招考,从所里再通知到学生,又不知道有几个学生能看到。
当然,现在国科大整体努力推动整体化,打响“国科大”这个整体品牌,以后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。